沧州师范学院创建于1958年,创建初期定性为一所“红色高等学校”。回眸60多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沧州师范学院的校史也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无数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推动了学校在不同时期踏过坎坷、砥砺前行。学校的发展,彰显了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团结奉献的高尚 品质和为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校史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简化篇幅,仅选其中的一些党员人物代表作简要介绍,虽不能代表全貌,但仍能窥见我校校史中的光荣与骄傲。
四 组织的“一块砖”,学生的引路人
汤慧贞,女,1928年11月出生,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部队转业后,长期在县乡多所中学、中师和沧州师范学校任教,担任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突出。
她是一位参与和见证过抗美援朝的老人。1949年解放后,汤老师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就读,抗美援朝爆发后,作为第一批入团的进步学生,坚决要求上战场,和妹妹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主要承担伤病员转送救护任务,丈夫也参加了抗美援朝。难能可贵的是,为了保证任务的秘密性和国家战略的安全性,是不会告诉家里人知道的。自己和妹妹一去音讯全无,没有人知道他们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是否会牺牲?大家所想的就是服从组织,服从命令,要做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汤老师在入党申请中写道:回想起在旧社会彷徨苦闷,富人穷奢极欲、穷人冻死路旁的情景,而今天终于找到了真理,党告诉我人活着是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我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呢?唯一希望的是如何把自己贡献给党、贡献给人民。
汤慧贞老师1955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河间师范学校、沧州师范学校任教,担任班主任,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同时承担教学任务。建校初期,在教材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自编教材保证教学运行。由于工作繁忙,经常把孩子单独放在家里,照常上班。和学生一起上操、上自习,深入学生宿舍开展学生工作,为有病的学生送水送饭。自己摔伤了腿,让别人扶着为学生上课,从来不耽误一节课。为了培养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接班人,汤老师现身说法,用自己的革命经历教育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怀,引导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汤老师注重深入学生,和交朋友,因此与学生的关系甚佳。她通过课内、课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在课下和学生一起参加除草、打麦、养猪等农业劳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汤老师说,她这一辈子是幸福的。她一直用一种幸福的心态去工作、学习、去感化学生、去创造未来,汤老师认为幸福就在工作中、在奋斗中。汤老师年轻时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努力过、奋斗过,还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毕业生服务于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她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幸福的心态、奋斗的心态,让汤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不辍耕耘。直到1985年离休的时候,她还在抓紧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她是一个让学生留恋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