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秋意浓,金风送爽硕果丰。9月13日早晨,河北孟村自治县牛进庄乡东赵河村的小枣红了,玉米成熟了,许村的秋月梨也结满枝头,村民们围在村头,焦急而又兴奋地等待着沧州师范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
对于东赵河的村民们来说,沧州师范学院并不陌生,因为这里是师范学院的定点帮扶村。今年中秋节前夕,沧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云电军又一次来到这里,为当地村民讲党课,为老乡们送来节日的关怀和问候。几年的帮扶,让村民跟师生们处得像亲戚一样。这一次听说师院的老师同学们来开直播,帮助销售农产品,讲解电商销售方法,村民们感觉非常新鲜,充满期待。
可是,金孟园农业产业合作社的张玉顺与许村梨园区的社员于淑召心里不勉犯起了嘀咕:大学生志愿者们真的来帮我们?直播真能把梨卖出去?面对着一树树成熟的优质秋月梨,如果现在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今年的大批好果子要砸在自己手里,又要花高价钱存放冷库了......
而此时的沧州师范学院的学子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整装待发。9月13日早7:00,沧州师范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师生们准时集合完毕,正准备赴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开展第25届主题为“推广普通话 喜迎二十大”的推广普通话系列活动。
沧州市民宗局四级调研员王树青、民族科科长尹俊,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院长张海燕、党总支书记潘治钢、副院长白晓清出席启动仪式,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与经管学院的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该仪式。
“各位村民,大家好,红旗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上午10:00,村民们忽然听到大喇叭中传出与往常乡土俚语不一样的声音,语音规范、声音嘹亮,充满情感。原来,沧州师范学院播音专业的学生已经开始了现场广播。庞泽祥老师与郭嘉同学坐在赵东河村的话筒前,开始了今天的“推广普通话 喜迎二十大”广播,大喇叭的广播声响彻乡村的各个角落。“来啦!来啦!老师学生们来啦!”张孟信大娘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赶忙端出了刚刚从地里刨出来的新鲜花生,招呼老师同学们品尝。
上午11:00,沧州师范学院驻东赵河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金峰,带领着由齐越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潘治钢、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贾溥畅老师、学生代表组成“党建小分队”,深入走访东赵河村,了解当地情况,宣传民族政策。张金峰书记高兴地说:“今年以来,沧州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把目光聚焦到了推广种植优质糯玉米上,他们将‘一根玉米’发展成‘一村一品’产业,带动村集体和广大村民增收致富。今年7月,试种的近20亩糯玉米成熟上市,按照合同1.5元每公斤的价格,让每亩地的收入翻了一番!”
老乡们的热情迅速感染了在场师生。潘治钢向老乡介绍了齐越传媒学院的师生正在以“互联网+语言”的直播方式,直播助农,帮助村民的农产品坐上网络发展的顺风车,老乡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随后,师生们还一起在村里张贴了“推广普通话 喜迎二十大”普通话推广海报,助力乡村振兴。
此时此刻,由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院长张海燕带队的直播小分队,已深入田间地头,如火如荼地开展起带货直播活动。大学生主播们用镜头展示产品,用诗意的语言、生动的表达、热情的互动等方式介绍产品的历史渊源、种植过程、产品特点等,线上直播间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近千人,直播间点赞热度及产品订单数量不断上升,秋月梨一小时直播时间内销售金额超过三千元,并为梨农联系上沧州市内的“沧州礼品”等果品公司,大批量订购销售该产品,打通了农产品外销通道,让昔日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坐上网络发展的顺风车,让时代红利更多惠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这边直播热,那边推普忙。与此同时,由齐越传媒学院副院长白晓清带队,沧州市民宗局四级调研员王树青、民族科科长尹俊,以及沧州师范学院部分师生等一行人走进孟村回族自治县饶安学校,为当地学生们进行普通话诵读辅导。
普通话测试员白晓清副院长向在场师生发出“推普周”活动倡议,介绍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呼吁学生们平时要养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素质和人文素养,齐心协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活动现场,民宗局王局长、尹科长还为当地学生赠送了寓意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图案的T恤,耐心给孩子们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接下来,大学生志愿者们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诗歌《二十大之歌》,进行课文朗读辅导,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 “三个离不开” “五个认同”的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了热爱祖国、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建设家乡的种子。
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同德同语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踔厉奋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标识。接下来,沧州师范学院的师生们,将继续以语言文字为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