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院新闻 > 正文

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一)

发布日期:2022-12-25    作者:     来源:     

编者按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定向领航。12月20日,河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石家庄举行。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落地见效,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会议精神,日前,我校理论中心组开展了专题学习。与会领导干部谈认识、明方向、谋落实,一致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勇毅前行,沿着高质量发展的宽广大道阔步前行。现将交流心得摘登如下:

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人才资源建设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党委常委、副校长 周振平

12月15、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二十大后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3年经济工作。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学习会议精神,感受如下:

一、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二、时刻保持清醒,坚定工作信心。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三、做到六个坚持,抓好六个统筹

做好经济工作,一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四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五是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六是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023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一是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二是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三是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四是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五是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六是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既要做好当前工作,又要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四、加强人才工作,助推学校发展

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

我校二届党委确立了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把人才工作作为学校长远发展和实现建设地方高水平师范类应用型大学的基础和支撑,党委二届五次全会也提出“控总量优结构强培训提质量”师资队伍建设要求。

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78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60人,在读博士9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4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8人;培养认定“双师型”教师224名;聘请院士、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3人。下一步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人才强校的发展理念,与我市建设人才强市目标同向而行。在市全会明确五大路径中,第一条即明确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多渠道提高研发投入,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我们要树立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新时代人才理念,开启柔性引进通道,探索京津周末专家机制,实现“多种渠道聚才”;破除原有全日制、全职引进的思想壁垒,简化引进手续,“打破壁垒用才”;针对我市产业布局需要,主导产业急需人才,结合我校专业认证、硕士点建设等科学合理规划引才重点,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我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理念高度与沧州市的引才要求高度一致,这是我们未来得到市相关部门支持、实现人才强校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持续优化我校与沧州市引才政策的融合互补,把握好人才的引育留用四大环节。根据市里的人才政策及时调整我校的引才政策,把人才高度关注的未尽项、薄弱项用校内政策补足、补齐,让人才感觉我校的引才政策有温度、有力度、有保障。比如了解到沧州市人才公寓周转房仅有200套,未来投入使用也需要通过全市申请、统一摇号的方式,很多人才感觉未知性与不可预知性较强,虽高度关注却缺少足够吸引力,我校在二期建设中充分考虑人才实际需要,建设高标准专家公寓,保证凡是到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无住房的后顾之忧,补齐市里政策,形成有效吸引,安居方能乐业。

三是持续优化学科专业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建设,建议沧州市尽快建立高层次人才统一流转运用平台,实现人才的互通、交流。要利用高层次人才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就必须建立起人才平台,让高校、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与生产建设实践切实结合起来,让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反过来让生产建设实际需求引导人才科研创新方向,让生产、行业一线专家走进我校,让我校科研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实现校内外人才的交流、互通、共享。

四是加大我校自身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二是通过政策导向,鼓励支持教师在国内高校攻读博士学位;三是优化学原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高层次人才专业和分布平衡;四是加强海外攻读博士学位工作管理;五是压实各学院部门人才培养引进责任;六是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做好高层次人才考核和使用工作,让人才多出成绩多出成果。

上一篇:听他们这样说!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三十五)——《成本会计学》

下一篇:听他们这样说!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三十四)——《电机与拖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