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定向领航。12月20日,河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石家庄举行。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落地见效,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会议精神,日前,我校理论中心组开展了专题学习。与会领导干部谈认识、明方向、谋落实,一致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勇毅前行,沿着高质量发展的宽广大道阔步前行。现将交流心得摘登如下:
科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科研处处长 安娜
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胸怀天下,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做好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明确了202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光辉文献。河北省委迅速跟进、全面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作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是中央精神在河北的具体化。要求我们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把握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做好全省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实际行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落地见效,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本次会议精神具有前沿先进的理论导向,给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带来新启迪、新动力,时刻吸引着我凝神静气、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严谨求真。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极不寻常的一年。中国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成就,二十大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宏伟目标。站在这个时间截点,我回想起撒切尔夫人生前在媒体面前回应,中国不会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她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看中国,认为中国的知识体系尚未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建构。目前只是一个物质生产大国,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是个不被重视的小国。此话时隔多年仍在尖锐地提醒我们要重视一个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文化输出的力度。当今的中国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加快回稳,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加强,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下一步,最亟须的是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科教兴国、科技强国,通过科技和文化创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立足高校科研管理岗位,我将以次学习为契机,以培育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发展为目标,真抓实干,全力以赴为科技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第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我校科研工作方向。将百年党史贯穿到立德树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筑牢意识形态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引导我校教师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深化对世界格局与中国发展、河北高质量建设的了解和认识。以最进步的声音、最解放的思想、最前沿的理论不断提高科研引领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二,浓郁科研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
持续组织开展高层次学术讲座,安排专家对本学科申报国家、教育部高层次课题的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经费投入和考核验收双向激励,给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重点创新团队、学科平台负责人下达申报任务。确保我校科研基地、国家基金课题、高层次奖项、高质量成果逐年递增、层出不穷。
持续开展全国科普周系列重点活动,支持申报中科协及国家五部委等来源的项目、作品和工作室,大力弘扬勇于质疑、默默奉献、不畏权威、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精神。“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刻牢记科技强国使命,不忘科学报国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实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双提升。
起草、完善《沧州师范学院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沧州师范学院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等文件。抓好学术诚信,严肃风气,确保投入产出成果。
第三,以硕士点授权建设为契机,以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通过学习领会中央、省委经济会议工作精神,把握政策优势,加快沿海经济强市建设步伐,精准把握沧州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后奥运经济等重大机遇,持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服务能力。
2022年初,我校已成功获批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硕士授权建设指标中的师均科研经费是制约我校和其他高校的硬性指标。我们必须围绕这个难题找方法,进一步落实各学院横向课题签约的年度任务和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年度考核任务,实行奖励和淘汰两种激励措施,让各个院系、学科积极想办法,走出去、引进来,动起来、强起来。今后,我们将按照“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思路,重点建设教育、文物与博物馆、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制药等已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的专业。抓好协同创新,注重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将科研创新与推动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沧州市强化港产联动发展需求,聚焦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校在绿色化工、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科研优势,深入挖掘艺术设计、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潜力,着力突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的作用,大力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增强科研服务能力,从而积极融入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双提升。
第四,发挥沧州产业发展研究院、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室的作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产学研用,促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立足本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素质等,我们应对不同省市的产业定位和布局再思考、再研究、再聚焦,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研经费杠杆撬动作用,围绕产业布局优化、产业链条打造、新兴产业培养、依托人工智能科学决策等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进一步强化高校科研人才帮扶企业技术研发,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不断为企业科技攻关做出贡献。
第五,发挥我校大运河文化中心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的作用,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既是重要政治任务,也是保护历史文化、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传承历史、弘扬传统、造福后代的历史使命。
当前,我们要把握政策优势,面对大运河河北段文化带建设中存在的整体统筹协作合力不强、基本要素保障投入不够、文旅融合发展质量不高、运河文化传承后劲不足等“四个不”的问题,提出坚持统筹推进,凝聚整体合力、坚持多措并举,提升要素活力、坚持项目引领,增强产业实力、坚持文化支撑,积蓄发展动力等“四个坚持”解决对策。
我们要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展开各学科、跨学科科学研究,要勇于打破地域界限,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点线面结合,重点突破,辐射沿线,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特别突出两点,即“带”和“活”,以带盘活、以活成带。“带”即带动,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建设,以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串联沿线现代产业、特色产业,进而将“一线多珠”的独特运河文化带转化为创新、绿色、共享、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打造成弘扬河北大运河文化的金品牌。“活”即鲜活,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融入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运河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我们要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和丰富形式运用到文化产业当中,以文化精髓传播带动产业新生发展,用发展性传承使传统文化焕发活力,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全力以赴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