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思想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学习新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更好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发布日期:2024-02-19    作者:     来源: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更好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文化支撑、贡献文旅力量。

坚持全面系统、学深悟透,深刻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将其贯彻落实到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和旅游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刻把握“推动文化繁荣”的丰富内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当前,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重要历史时期,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围绕“七个着力”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深刻把握“建设文化强国”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必须强力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深刻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和基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求我们坚持“两个结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体现民族性、时代性,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代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方向、致力于人类进步事业的文明。

坚持文化铸魂、以文化人,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我们要用足用好河北文化资源,紧扣时代主题,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持续繁荣艺术创作生产。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聚焦时代主题组织开展文艺创作,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加快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高质量办好“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持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点亮“北方戏窝子”。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深入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达标提质攻坚行动。推动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打造文化名家工作室、城市书房、乡村书吧、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双争”活动内涵,广泛开展“唱响河北”“舞动河北”“书香河北”等群众文化赛事活动。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以数字化为牵引,以创新创意催生产业新动能,加快资源开发转化,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实施优势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工程,大力发展瓷器、乐器、石雕、文创等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提升河北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守正创新、自信自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河北是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要持续推进重大文物考古工程,加强非遗传承保护,让更多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加强文物考古发掘与研究阐释。实施重大考古研究工程,积极开展“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推进东方人类探源工程、燕赵中山文化研究等系列考古研究。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加强涿鹿及周边区域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研究阐释和活化利用工作,促进对各地地名文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深化研究和宣传普及。

加强文物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实施文物平安工程,改善文物保护状况。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长城、大运河重要点段保护修缮,实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计划和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计划。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构建国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加强石窟寺保护,分级实施石窟寺抢救性保护工程,持续开展石窟寺壁画、彩塑、雕像等数字化工作。抓好清代皇家建筑、正定古城等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好国家中小博物馆提升试点、河北省“十佳博物馆”培育工作。

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传承水平。进一步完善非遗调查记录、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建设体系,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实施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助力非遗传承人提升技能技艺。持续办好长城脚下话非遗、非遗购物节等品牌活动,以“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为载体,组织开展非遗展演、制作展示、传习体验等活态展示,提高非遗传承发展水平。加强非遗工坊建设,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要进一步挖掘河北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创新文化和旅游融合方式方法,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实施旅游品质提升工程。围绕“五带”布局,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和宣传营销推介,推出一批特色鲜明、融合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以旅游名县为牵引,评选一批旅游名镇、名村、名宿、名店、名品、名导等,打造河北旅游系列名牌。积极发展精品民宿、休闲露营、户外运动等新兴业态,丰富文旅体验,增强发展活力。加快推动创建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5A级景区,有序开展4A级景区创建。

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持续推进文化演艺进景区、文创产品进景区、非遗传承进景区、餐饮美食进景区,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含金量”。积极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广“音乐+旅游”“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加快培育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科技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海洋旅游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挖掘河北特色文化资源,拓展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文化和旅游生活空间。

持续打响河北文旅品牌。认真落实旅游包车周末和节假日免费入冀、“乐游京津冀一码通”等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持续开展“欢乐季”系列营销推广活动。加强与央媒、京津冀主流媒体合作,开展深度解读式宣传。用好文旅新媒体矩阵,推出“河北文旅超有范”等创意宣传,开展“乡贤游故里”“名人河北行”走播等系列活动。持续走进京津以及周边省份、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营销宣传,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旅交流合作,持续扩大“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影响力。

上一篇: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下一篇:航天科技集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