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学习理论

延安时期我们党是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发布日期:2020-10-13    作者:     来源:     

播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延安时期,我们党紧紧围绕用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化”大众,马克思主义如何“化”大众这两个重大问题努力破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在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口的民族中空前的推广”的显著成效,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珍贵的经验和借鉴。

坚持用“活的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用什么马克思主义来“化”大众呢?当然是用“活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也就是“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称之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 。

坚持用“活的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其实质就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全国人民。坚持用“活的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丝毫不意味着否定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相反,毛泽东强调,“我们要普遍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号召“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他带头学习马列、宣传马列,全党掀起了学习热潮,组建了许多学习团体与学习小组、举办了许多学习讲座、出版了许多马列著作。这种学习、研究和宣传,“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坚持“和人民群众结合”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这自然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结合”的问题。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他还说,“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为此,1941年8月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明确规定,“在农村中,应着重对于地主、富农、商人、中农、贫农、雇农、手工工人、游民等各阶层生活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详细调查;在城市中,应着重对于买办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贫民群众、游民群众及无产阶级的生活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详细调查。”

如何坚持“和人民群众结合”呢?当然首先要考虑满足人民的主体即农民的利益要求和“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毛泽东深刻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在根据地开展的减租减息政策、大生产运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战时农民的经济负担;开展的民主政治建设,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这些政策的直接效果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从日常生活中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及其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可以拥护、值得信赖的,这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和人民群众结合”,要使群众认识到我们党的理论、政策、主张、口号的正确,这就必然要求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话向他们解释马克思主义。为此,我们党强调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强调要善于简单地、具体地用群众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来进行宣传和讲话。毛泽东特别强调指出,“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毛泽东率先垂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中,随处可见他用朴实通俗的话语表述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深刻道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被当时的中央总学委评价为“用通俗语言转化成的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教科书”。习近平同志也评价说,“翻开《毛泽东选集》,鲜明朴实的文风扑面而来,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的论述让人茅塞顿开”。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尤其是被称为“哲学大众化之第一人”的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大众哲学》一书,是我国哲学大众化的开山之作。《大众哲学》把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的事例之中,通俗易懂,使青年和干部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启蒙教育,启发引导了几十万青年去探求真理,找到了认识和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对《大众哲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将这本书推荐给党的干部,确定为抗日军政大学教材,并盛赞这本书胜过十万雄兵。

坚持“和人民群众结合”,就要考虑广大工农兵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的实际,“切实地鼓励工农干部加紧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还要考虑他们读全部马列选集“不现实”和读起来困难的情况,挑选其中的一些经典著作让他们读。中央指定读五本理论书: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今译名为《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坚持“和人民群众结合”,就要努力倡导贴近大众、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歌戏剧标语图画和讲演等宣传教育方式,还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大众群体分类施教。我们党在党内所开展的理论学习、整风运动都体现了这一点。针对受过中等教育的群体,结合其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但马克思主义信仰还不够坚定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要着眼于进行理论灌输,从而进行意识形态的整合,如通过马克思主义进学校,讲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引导其正确区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封建主义各种思潮,从而在心理上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初等教育及以下者,就通过树立农业和工业上的模范典型,来很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党十分重视通过树立典型来带动影响广大党员和群众,工业中的赵占魁、军队中的张思德、国际友人中的白求恩等,都是学习的典型。这种树典型的学习方法,以群众所最熟悉的和最钦佩的群众英雄及其业绩来教育群众,以群众英雄的活榜样号召大家前进,这就打破了教条主义的空谈,使教育产生出力量。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验的启示

延安时期,我们党在用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化”大众,马克思主义如何“化”大众方面积累的经验,对我们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启示意义。

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更加自觉用这一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始终密切联系群众,须臾不可脱离群众。坚持“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坚持“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坚持“和人民群众完全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才有前途。相反,如果脱离大众,如果对大众不熟、不懂,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

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要坚持让群众满意这一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持续深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温毛泽东的一段话:“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上一篇: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下一篇:从哲学高度看教育“九个坚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