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学习理论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发布日期:2021-02-01    作者:     来源:     

播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进行具体部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着眼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充分认识扩大内需的现实和战略意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促进居民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

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然选择

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战略基点和重要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是壮大国内循环,重点是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大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挖掘内需潜力、扩大消费需求、创造有效投资新空间,贯通国民经济运行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在供给适配需求的牵引下,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扩大内需是主动求变、应对复杂外部风险挑战的客观需要。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得世界经济复苏形势更为复杂严峻。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一方面可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更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发挥我国14亿人口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释放巨大发展动能。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扩大内需是提升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夯实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基础的重要战略部署。

扩大内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出我国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实现这些目标,关键是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这就意味着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在新兴市场主体培育、经济质量效益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大幅度提升国内市场的支撑力和包容度,在创新上要动力和活力,在更高水平上扩大经济规模,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大力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有效投资,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畅通国内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落后产能,壮大优质产能,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效率,推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内部各产业行业之间协调发展,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高效、良性循环。推进有为政府建设,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整合政府职能,精简部门机构,减化环节流程,提高便民效能,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进有效市场建设,突出壮大多元市场主体,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持续优化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高就业弹性产业发展,加强劳动力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就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人口非农化步伐。实施居民增收战略,加快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和第三次分配功能,大力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稳步提高低收入居民收入,优化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缩小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大力促进消费升级。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以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为重点,以促进增收和降低成本为着力点,推动居民消费扩规模上水平;以满足居民改善性需求、实现美好生活需要为引领,突出吃穿住用行基础性必需性消费,加快绿色消费和新兴消费发展,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促进城乡居民住房、汽车、家具家电家装、通信、医疗健康等大宗消费。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鼓励被动式低能耗住房建设,推动新建住房绿色低碳发展。放宽汽车购买限制,优化汽车消费上下游、产供销、检维保多领域、全流程服务,鼓励城市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和立体停车设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发展农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促进家具家电家装消费,支持城乡居民以旧换新、以绿色智能家具家电替代旧家具家电。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加强乡镇商贸设施和农村物流站点建设,升级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支持建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消费的服务综合体,在中心乡镇建设区域消费生活中心。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打击假冒伪劣,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完善惠企政策措施,积极帮助市场主体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难题,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流通企业支持力度。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坚持增优势、扩链条、抓创新、补短板、强弱项,扩大有效投资。加大“两新一重”投资力度,重点聚焦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产业发展基础;重点补齐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市政公用、产业培育等领域短板,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重点提升公共卫生、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等领域发展水平,增强重大工程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原材料供应保障、基础工艺和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投资,着力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在确保稳定性、可控性、安全性基础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围绕重点区域打造新发展动力源,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持力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统筹用好不同类型资金,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向“两新一重”和创新领域投资,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市场、政府与企业形成合力。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上一篇:深化改革释放四大增长潜能

下一篇:加快数字化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