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因此,霜降也是人们开始注重养生的时节。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中医认为,霜降时节气温骤降,人体的阳气开始转旺,此时宜调养脾胃,保暖防寒,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冬。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霜降,意味着大地的静默,大自然的凝思。它是秋天的诗篇,是一首清晨的小夜曲,柔和而宁静。在这个时刻,树叶渐次转黄,枝头挂着晶莹的露珠,如同珍珠项链,为秋天的领章增辉。在这个时节里,让我们珍惜秋日的美好,为寒冬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