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塞罕坝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

作者: 时间:2021-09-19 点击数:

弘扬塞罕坝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

                                                                               

图片




弘扬塞罕坝精神

SAIHANBA spirit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刚刚建场的塞罕坝,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眼底未名,心系绿洲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习近平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沧州师范学院学子在暑假期间为弘扬塞罕坝精神,共筑中国梦,前往塞罕坝参观塞罕坝人造林事业成就,学习塞罕坝精神。
图片


图片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位于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交界处,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位于我国三北防护林中部的关键区段。三百多年前,这里曾是古木参天的皇家猎苑。自清朝咸丰年间放垦以后,人口剧增。由于人类破坏,出现了大面积的植被退化和土壤沙化。


图片

塞罕坝昔日茫茫荒原


1962年,国家在塞罕坝设立机械林场,开展了大范围的人工造林,是中国乃至亚洲面积最大的连片人工林。


图片

塞罕坝林海与浑善达克沙地交会处


塞罕坝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尤其是半干旱区防风固沙林)的典型样板,人工林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我国半干旱区的其他地区,一些研究也表明,森林的生长引起了河川径流减少等负面效应;单一造林树种引发的森林病虫害等问题也时有发生。三北防护林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在半干旱区)面临着死亡率高、大面积“老头树”、过度耗水等问题。


请横屏观看塞罕坝人工林场美景

图片


图片


50多年来,塞罕坝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新时代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部鲜活教材,是在承德大地孕育发展的一面鲜红旗帜,我们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塞罕坝三代"林场人"用55年的执着坚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创造了绿色的人间奇迹,形成了以艰苦奋斗为底色,极具时代内涵的塞罕坝精神。
沧州师范学院学生在参观完塞罕坝后表示:践行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将"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色发展"的精神内涵融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勇于承担的使命担当,以及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意识。
师院青春年华                
师院青春年华                          
沧州师范学院校团委官方公众号,想要了解更多师院咨询关注我们吧!师院青春年华,陪你一起长大,点击关注,师院青春不迷路!
2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版权所有:沧州师范学院团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