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13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石家庄召开。全会准确把握河北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分析河北面临的现实基础、宝贵机遇、独特优势和短板不足,是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河北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6月20日,中国共产党沧州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打开思想阀门,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政治自觉统一思想行动、审视沧州发展。两次会议后,我校干部师生第一时间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务实举措,聚焦五大成效持续发力,助推沧州实现更高层次发展。
将我校科研工作融入沧州市建设
沿海经济强市战略目标的几点思考
党委常委、副校长 范小振
6月13-14日河北省委召开十届二次会议,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6月20日沧州市委召开十届五次会议,会议提出了聚焦五大成效、抓实五项工作、明晰五条路径,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加快沿海经济强市建设步伐,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会议明确了将沧州市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强市已成为一项战略目标。我校的科研工作如何围绕这个主题开拓思路、创新方法、真抓实干,全力以赴为沧州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我有以下思考和体会在此和大家分享交流。
首先,以硕士点授权建设为契机,以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通过学习领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市委十届五次会议精神和倪岳峰书记来沧调研讲话精神,紧跟加快沿海经济强市建设步伐,精准把握沧州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后奥运经济等重大机遇,就要继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22年初,我校成功获批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硕士授权建设指标中的师均科研经费是制约我校也是其他高校的硬性指标。我们必须围绕这个难题找方法,进一步落实各学院的年度科研任务和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年度考核任务,实行奖励和淘汰两种激励措施,让各个院系、学科积极想办法,走出去、引进来,动起来、强起来。如外语系在疫情期间申请了软引进,在本系高层次科研项目薄弱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外援。生物系积极对接市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拉项目、建平台。要抓好协同创新,注重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将科研创新与推动经济发展有机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沧州市强化港产联动发展需求,聚焦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校在绿色化工、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科研优势,深入挖掘艺术设计、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潜力,着力发挥科研平台的作用,大力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增强科研服务能力,积极融入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双提升。
其次,充分利用好沧州产业发展研究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沧州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开放城市,工业基础较好,产业体系健全。近年来,开发区“硬环境”和“软环境”不断优化,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加速,开发区提档升级取得成效。根据河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沧州市委十届五次全会中提出,要优化产业布局,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素质等,对本地产业定位和布局再思考、再研究、再聚焦,以科学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沧州产业发展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开展了系列县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调研工作,2021年完成了沧州市四项“十四五”规划编制项目,对本市科技规划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有力的对策。今后将进一步针对制约沧州市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开展对策性专项研究,围绕产业布局优化、产业链条打造、新兴产业培养、依托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科学决策等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再有,深化产学研用,发挥我校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室的实际作用。沧州市建设沿海经济强市战略目标,就要实现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取得更大成效,坚持强链条促转型,抓好工业设计,强化企业帮扶,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因此地方高校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2021年,沧州师范学院科技特派员工作室由河北省科技厅获批成立,目前已持续选派50多名科技特派员,致力于沧州市生物发酵、环境化工、电子通信、机电自动化、网络应用等产业的科技创新服务,科技特派员结合专业优势和企业资源,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为企业成果产出开展科技攻关、做出贡献。今后,随着科技特派员的逐年增多,工作室的管理规模逐步扩大,管理也将进一步规范、严格,同时评选优秀案例作为榜样,激发有效服务行业、解决企业难题的实绩。
最后,建设好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争取省社科重点基地。根据河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沧州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沧州建设沿海经济强市,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统筹抓好“保护、传承、利用”,全力打造富有文化特色、彰显狮城魅力的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我校作为沧州唯一的市属本科高校,承载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任,近年来我校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已产生了包括《试析明清以来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的日常民生》《渤海渔村剪纸艺术研究》《明清以来河北沧州武术文化传承研究》《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京津冀大运河文化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等在内的专著和学术论文。2021年度,立项河北省教育厅重大攻关项目1项、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资助项目1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社会发展研究课题3项、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3项、沧州市社科联重点调研课题13项,为大运河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年度在疫情期间,又有一本专著付梓,一批多角度研究项目申报。大运河文化宣讲团在培训、访谈、网课、国培等社科普路径下,今年又和市社科联持续推进大运河深度调研合作,开设了运河文化进社区公益讲坛。今后将继续以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发挥京杭运河沧州段作为沿线公里数最长的城市优势,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借此申报省社科重点基地。我们将以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倪岳峰讲话精神为契机,积极落实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开展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整理大运河史料;组织以武术、民间美术和音乐为代表的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发掘工作,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乡村振兴”,整合县域文旅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体系研究,带动沿线百姓增收致富;随着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开展大运河及沿岸生态研究和生物多样性调查。
总之,我们要深入落实省市会议精神,以加强学科建设为引领,提高科研水平为支撑,强化服务地方能力为目标,为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发挥重要作用。